轉載自@文化在線
近年來,美國業界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巧用資源,打造公共圖書館便民服務新平臺,取得初步成效。
經過多年調研,美國業界發現數字時代公眾對信息、資訊服務的渴求有增無減。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進步如應用得當,有利于圖書館踐行“推動公益、均等服務、便利民眾”的宗旨,給圖書館事業發展帶來無限機遇。
1996年,美國政府頒布實施了《圖書館服務和技術法》,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1964年的《圖書館服務與建設法》,成為美國圖書館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新頒布實施的這部法律終止了聯邦政府對圖書館基建的資助,將聯邦政府資助重心轉移到公共圖書館開展社區活動和技術、信息服務上,鼓勵圖書館通過網絡信息手段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服務。
2018年,美國圖書館與博物館服務署總預算為2.4億美元,其中有1.89億美元用于圖書館。
美國圖書館電子服務誕生之初,不同系統、平臺和網站各自為政,資訊碎片化存放管理、程序雜亂、接口互不兼容,給基層網點按統一標準管理和用戶使用帶來不便。
為改變上述“亂象”,2002年至2011年,美國圖書館與博物館服務署投入9.8億美元,用于推動國家信息服務基礎建設,其中6700萬美元用于數字化工程。
2014年,美國圖書館與博物館服務署正式啟動“國家數字平臺”工程,制定統一規則,采用統一軟件程序,在該平臺上合并、優化、管理、共享全美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豐富的數字資源,同時制定圖書館員培訓標準,在美國圖書館與博物館服務署帶動下,國家人文基金會、梅隆基金會、斯洛安基金會、蓋茨基金會等也紛紛跟進資助。
為貫徹公共圖書館均等化宗旨,“國家數字平臺”進一步提出“數字包容”思路,即美國政府和通訊業相關公司合作,設立“通用服務基金”共同解決資金缺口,確保全美貧困地區學校和公共圖書館全部接入高速無線網。
該基金2014年預算高達39億美元,主要用于補貼貧困地區的通訊線路設備升級改造和上網費?!皣覕底制脚_”上的“圖書館電子內容享用”項目,優先向家境貧困的青少年免費提供當下流行的電子書。
上述舉措從制度上確保了弱勢人口利用圖書館和學校設施,通過無線網滿足數字時代進行終身學習的需求。
2010年,美國國家學術出版社通過專題調研發現,出版商通過公共圖書館免費向讀者提供電子書,并不會減少紙質書的銷量和收入。相反,免費電子書能起到營銷學中“贈送樣品以利促銷”的作用。
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館協會據此調研成果說服了美國前五大出版商向公共圖書館恢復電子內容供貨。
供貨問題基本解決后,又出現了不同出版社同圖書館就電子書和音像制品購買價格、結算方式、借閱次數、借閱期限等無法達成一致的新問題,圖書館方面難以為不同格式、廠家的電子書建立統一的閱讀、管理數據庫。
對此,各方共同找到名為“0verDrive”的數字產品分銷公司提供平臺和技術解決方案。該公司在全球61個國家積累了包括5000家出版商、2.7萬家圖書館和學校在內的全球客戶群,數字產品存貨達200萬件,具有分類管理不同格式、海量數字產品方面的技術和經驗。
目前,美國、加拿大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借閱業務90%外包給“0verDrive”公司,收效良好。該公司還開發了根據讀者需求,在電子書上通過人工智能劃重點、做筆記的功能。
借助公共圖書館應用程序平臺,讀者可在網上方便查詢、預訂、續借紙質和電子圖書,一個州內的千百家公共圖書館資源可相互調用、共享。
在美國,一些基層公共圖書館加大對青少年的服務力度,將1/3甚至一半空間開辟為少年兒童專享區,專供兒童及親子閱讀、上網、開展活動,為鼓勵少兒多利用圖書館資源、養成良好的終身讀書習慣,許多圖書館對少年兒童借閱逾期免除罰款,對常來圖書館的兒童每月贈送一本新書。
公共圖書館針對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的特點,推出繪畫班、手工班、樂高積木培訓、魔術培訓、寫作訓練等專門定制的服務和活動。
此外,還有的美國公共圖書館廣泛征集社區需求,強化成人繼續教育平臺作用;舉辦Excel使用、Photoshop設計等免費培訓班,開展烹調、攝影、理財、交通規則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免費講座。
2011年以來,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甚至開辟創客空間,吸引公眾匯聚圖書館開展開放式創意研發。
美國一些公共圖書館還向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提供傾斜服務。
公共圖書館定期根據人口普查情況和社區居民構成特點,調增少數族裔語種藏書數量,為新移民提供生活所需和辦理手續的咨詢,舉辦英語訓練班等;為失業求職人員提高職業技能,協助搜集招聘信息、撰寫簡歷和求職信;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法律咨詢,協助老人報稅。
部分圖書館還推出免費“包間雅座”服務,社區用戶可預約免費使用,舉行會議和聯歡活動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公共圖書館配合社區應對自然災害,打造社區應急信息中心。
在美國部分地區發生自然災害時,政府確立優先保障中心公共圖書館供電、恢復館內無線網信號覆蓋的救災模式。在災后通訊線路修復之前的關鍵期,公共圖書館會成為受災民眾借助無線網對外聯系的通訊中心,從而方便辦理醫療預約、支付轉賬、保險索賠和維修住房等重要事宜。
2012年10月,颶風“桑迪”襲擊美國東海岸,公共圖書館為搶險救災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紐約州數十家公共圖書館的數千名圖書管理員為成千上萬名受災民眾提供了大量應急服務。
圖書館將災民圖書館會員卡和受災民眾個人信息掛鉤,圖書館卡起到了臨時身份證“一卡通”的作用,實現了“圖書館卡在手,受災無憂”。
近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共圖書館開始取消收取圖書逾期費用,讀者賬戶中以往累積的逾期費用也會被取消。
納什維爾公共圖書館負責公共信息的員工艾米麗表示,他們一直很關注那些因為達到20美元逾期費上限而被封鎖賬號的讀者。該圖書館發現,被封鎖的讀者賬號數量一直持續在5萬個左右,而該館總持卡讀者數量是30萬。
艾米麗說,被封鎖的讀者賬號數量比例不小,納什維爾圖書館希望這5萬名左右的讀者可以重新利用起圖書館。
取消逾期費之后,讀者在納什維爾圖書館借書仍然有時間限制。當圖書到期之后,讀者會收到消息提醒。此外,圖書到期31天之后,尚未歸還的圖書會被系統標識為“丟失”,此時讀者則需要賠償“丟失”的圖書。如果讀者賬戶中有兩本圖書“丟失”,那么他的賬號會被凍結。讀者只有歸還或者賠償了賬戶中的外借圖書之后,賬號權限才會恢復。
納什維爾當地政府和圖書館理事會均支持圖書館取消逾期費的做法。
鹽湖城公共圖書館取消逾期費的理由與納什維爾公共圖書館基本相同,因為該館發現逾期費并沒有顯著地提升逾期圖書的歸還數量,不過卻給讀者平等獲取圖書館服務造成了障礙。
特別對于不少低收入的讀者群體而言,逾期費給他們帶來了極為不均衡的后果——鹽湖城一些低收入社區的圖書分館的圖書外借比例僅為14%,但是這些分館讀者賬戶被凍結的比例卻高達30%。
鹽湖城圖書館館長布隆伯格認為,圖書館如果想要取消逾期費,就應當關注社會的需求,注意收集意見和統計數據,用事實和數據來證明取消逾期費的必要性。
取消逾期費之后,鹽湖城市議會增加了圖書館的預算金額,增幅高達23.3%。鹽湖城圖書館從2017年7月1日起采用了全新的自動更新系統,外借圖書如果沒有預約,在到期之后會自動延期3次。布隆伯格希望圖書可以在讀者手中,因為書在讀者的書架上比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更有價值。
事實上,納什維爾和鹽湖城兩地公共圖書館的做法都是從已經取消逾期費的同行那里獲得的靈感。美國俄亥俄州的特拉華縣圖書館在1986年就取消了逾期費,華盛頓特區、舊金山、亞利桑那州皮馬縣的圖書館,采取了不收取兒童或者青少年的逾期費的做法。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圖片:網絡、全景網
轉載自@文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