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中文字幕a毛片一级-久久精品国产直播-经典三级一区国产二区-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文化事業
活力!看城市文創如何破解千城一面

轉載自@文化在線








文化創意產業之所以能迅速且高質量發展,首先得益于我國在政策上對文創產業發展的支持。


《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依托豐厚文化資源,豐富創意和設計內涵,拓展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途徑,促進文化遺產資源在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要加強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新產品,實現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


《意見》明確,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先導產業作用更加強化,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相關產業文化含量顯著提升,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融合發展城市、集聚區和新型城鎮。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


《規劃》明確,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相關行業產值規模達到8萬億元。


除此之外,《規劃》還從創新數字文化創意技術和裝備、豐富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和形式、提升創新設計水平、推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等四個方面說明了“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




夜晚,百余輛汽車閃爍著車燈,在停車場排列出“大西安”“一帶一路”等字樣;從回民街、永興坊到大唐不夜城,從陜西歷史博物館里的文物戲精到“摔碗酒”、蛋菜夾饃等特色美食……從2017年開始,一個抖音短視頻的平臺讓古都西安成為一座“網紅城市”,吸引著無數慕名前來的游客。


一直以來,歷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文創產業的規模和增長都不盡如人意。抖音等新興傳播媒體的出現,給了西安啟發,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西安市文物局等超過70個市政府機構通過開通官方抖音號,用新平臺來展現城市魅力,這也成為了帶動西安文創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據統計,今年清明假期,西安市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38.76%,旅游業總收入同比增長接近50%;五一小長假,西安市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又翻一番,達到69.05%,旅游業總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39.12%;國慶期間,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692.5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39.65億元,同去年8天中秋國慶假日相比分別增長45.28%、140.98%。


近年來,一方面,伴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文化和科技等其他業態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常見。另一方面,對文創產業的重視、熱情和投入,讓許多城市擁有了更大的魅力,也彰顯出更多的活力。


從文創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一些城市打破了文創產業最有實力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壟斷,杭州、成都、西安等“新一線”城市抓住了文創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機遇,正在迅速崛起。


單以過去一年在抖音等視頻平臺上亮相為例,成都、西安、重慶、杭州等城市的活躍程度超出想象,表現出巨大的城市活力,這正是新文創時代城市競爭的縮影。


從數據來看,盡管2017年文創產業增加值絕對數量最高的依然是北京,為3908.8億元,但增長最快的卻是杭州,達到19%,其次是成都,達到17%,而占GDP比重最高的是杭州,為24.2%。



以成都為例,除了擁有獨特文化外,歌曲《成都》、游戲IP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流行文化為城市帶來新活力。據統計,從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創產業營業收入從232.54億元提高到595.62億元,增加值從65.81億元提高到133.7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值增加到793億元,過去10年增長了近6倍。


這些新文創城市的活力不僅體現在總量等規模數據上,更看重的是增長潛力和空間,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文創重塑了文創產業的城市格局,拋卻基數后,在一定程度上,各城市重新站到了一條起跑線上。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在今年4月提出了“新文創”的概念,即通過廣泛的主體連接,利用VR、AR、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推動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互相賦能,從而實現高效的數字文化生產與IP構建,其本質是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創IP,重構文創內容生態。


成都、西安、杭州等城市幾乎都在“互聯網+文化”的新興業態上搶占了先機。除了抖音短視頻等互聯網平臺的帶動外,在杭州、成都的高增長中,游戲行業、網絡文學IP產業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近年來,我國發展前途大好的初創企業分布最多的是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文化娛樂業。按照新文創的概念,這些行業都有文創的身影?!拔幕?科技”的融合效應凸顯,實現了產業跨界互聯,為城市發展文創產業拓展了新思路。


“互聯網+文物”“互聯網+影視動漫”“互聯網+旅游”“互聯網+休閑娛樂”……當前,不少傳統的文創產業與信息產業相結合,帶動文創產業的資源整合,以信息化帶動內容產業化,以產業化帶動內容信息化,重塑了文創產業價值鏈,催生了文創產業新業態。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1950億元,其中10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為7990億元,增長34.6%,在10個行業中增速最快。


專家認為,在數字賦能時代,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都有可能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機遇,數字文創產業迎來了更為強勁的變革,以“互聯網+”為切入口,加速文創產業與科技的全面融合,將改變文創產業內部的產業結構,加速傳統文創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城市競相發展文創產業的動力是什么?既是地區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的要求,是人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產業轉移后城市空間變化帶來的新需求。



隨著城鎮化以及新一輪產業轉移,很多城區的制造企業搬離。在留下的廠房利用問題上,以北京798藝術區為代表的城市更新應運而生,并成為諸多城市效仿的對象,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逐漸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產品形態。


我國文創產業園區從20世紀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個建成,到2010年呈現井噴態勢,達1234家,2014年達2570家,到2017年,我國文創產業園區發展環境進一步提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500家,其中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超過300家。


總體看來,文創園區數量實現爆發式增長,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較發達的地方,其中北京、上海、廣東園區數量占園區總數的三分之一。


北京可以說是文創產業園區建設的先行者,在798藝術區之后,作為曾經的工業基地朝陽區的舊廠房改造獲得了成功。目前,北京市曾經的工業基地朝陽區已有57家老舊廠房轉型升級改造為文創產業特色園區。



在北京市,已騰退老舊廠房242個,其中已經轉型利用的老舊廠房占地面積601萬平方米。老舊廠房改造的文創園區除了進駐各行業的文化類企業外,還利用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間建設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推動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融合發展。


近兩年,成都、杭州等城市的文創產業園區發展迎頭趕上。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杭州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10家,市級文創產業園24家。具體來看,這些園區大多以藝術設計、動漫、數字娛樂為特色。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文化創意的靈光隨處可見,涌現出以紅星路35號文化創意產業園、藍頂藝術中心、東郊記憶、蒲江明月村、少城視井文創產業園、梵木創藝區等為代表的文化創意設計產業聚集區。



“可以看到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推手作用越來越大,從過去的一個點位到現在的一個街區、一個商場,能夠把很多文創元素賦予進去,文化創意產業對老百姓的影響越來越深入?!背啥技t星路35號文化創意產業園總經理盧勇表示,紅星路35號從最初的閑置廠房,到改造成為工業設計產業聚集地,十年間可謂見證了成都文創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往往能發揮出產業空間集聚效應,既集中城市的一批有實力的文化企業,也為培育新型文創產業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還將吸引人才、資金等資源,通過規模集聚效應加速城市豐富的文化資源的產業化轉化,從而輻射帶動整個城市的文創產業發展。


◆ 來源:整理自光明日報

◆ 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載自@文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