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四川文化
對改革開放的總體評價
對于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有過很多精彩論述,有過很多深刻判斷。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這段歷史,給出總體性的判斷。
1、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
這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2、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
這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3、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4、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改革開放的歷史功績
簡單來說,就是改變了“四個面貌”,迎來了“三個飛躍”。
改變了“四個面貌”——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迎來了“三個偉大飛躍”——通過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此次慶祝大會上,從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時間節點來看,除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生活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的歷史脈絡
1、1921年到1978年,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2、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4、2002年黨的十六大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5、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改革開放十方面內容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施“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這十個方面,包括了解放思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這五位一體,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一國兩制,和平外交,黨的領導。
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
1、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
2、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歷史證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3、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歷史證明,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
4、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歷史證明,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增強“四個自信”,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
5、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
歷史證明,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完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6、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
歷史證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
面向未來,必須圍繞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7、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歷史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
面向未來,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8、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歷史證明,打鐵必須自身硬。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面向未來,必須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增強全黨團結統一和創造活力,不斷增強全黨執政本領,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更加有力。
9、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
歷史證明,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面向未來,我們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入調查研究,鼓勵基層大膽探索,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銜接,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
改革開放與偉大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數千年大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薄白兏锖烷_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p>
習近平總書記面向未來,展望民族復興的征程。40年來,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風雨無阻朝著這個偉大目標前進。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形成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強音。
從歷史看,“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p>
在這樣的時候,“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轉載自@四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