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中文字幕a毛片一级-久久精品国产直播-经典三级一区国产二区-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文化事業
【龍門陣】原來古代書籍的裝幀方式這么有意思!

轉載自@書香天府全民閱讀 


中國古代書籍的裝幀形式有很多種,大家常見的卷軸裝、線裝、經折裝不用多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形式比如旋風裝、梵夾裝、金鑲玉……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些特別的圖書裝幀形式。


一、卷軸裝


卷軸裝按順序將書頁粘接后,末端粘接木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圓軸,首端粘接細木桿,然后以尾軸為軸心向前卷收,成為一束的裝幀形式。 

卷軸裝始于帛書,隋唐紙書盛行時應用于紙書,以后歷代均沿用,現代裝裱字畫仍沿用卷軸裝。


二、梵夾裝

梵夾裝是古藏文書籍的主要裝幀形式。

按順序將寫好文字內容的貝葉或長方形紙頁摞好,上下各用一塊板夾住,再打洞系繩。這是我國古代對從西域、印度引進的梵文貝葉經特有的裝幀形式的稱謂。 


三、經折裝

這種裝幀形式大家不會陌生,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能見到。

按順序將書頁粘接后,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復折疊,再粘貼書衣。由于唐代佛經、道經長期使用這種形式,因此人們將其稱為經折裝。 


四、旋風裝

旋風裝亦稱“旋風葉”、“龍鱗裝”。唐代中葉已有此種形式。

旋風裝由卷軸裝演變而來。它形同卷軸,由一長紙做底,首頁全幅裱貼在底上,從第二頁右側無字處用一紙條粘連在底上,其余書頁逐頁向左粘在上一頁的底下。書頁鱗次相積,閱讀時從右向左逐頁翻閱,收藏時從卷首向卷尾卷起。

這種裝訂形式卷起時從外表看與卷軸裝無異,但內部的書頁宛如旋風,故名“旋風裝”;展開時,書頁又如鱗狀有序排列,故又稱“龍鱗裝”。 旋風裝是我國書籍由卷軸裝向冊頁裝發展的早期過渡形式。


五、蝴蝶裝

將寫、印好的書頁有字的頁面對折,折邊朝右,形成書背,然后把折邊逐頁粘連在一起,再用一張書皮包裹書背。翻閱時書頁時版心居中,翻開攤在桌上就像蝴蝶展翅,故稱蝴蝶裝。 

《明史·藝文志》記載:“秘閣書籍皆宋、元所遺,無不精美。裝用倒折,四周外向,蟲鼠不能損?!?/span>


六、包背裝

包背裝是將寫、印好的書頁以無字的一面對折,折邊朝左,余幅朝右形成書脊,再打眼,用紙捻把書頁裝訂成冊,然后用一張書皮包裹書背的裝訂方式。

張鏗夫在《中國書裝源流》中說:“蓋以蝴蝶裝式雖美,而綴頁如線,若翻動太多終有脫落之虞。包背裝則貫穿成冊,牢固多矣?!?nbsp;

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裝取代了蝴蝶裝。 包背裝與蝴蝶裝的主要區別是它對折頁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對。兩頁版心的折口在書口處,所有折好的書頁,疊在一起,戳齊折口,版心內側余幅處用紙捻穿起來。用一張稍大于書頁的紙貼書背,從封面包到書脊和封底,然后裁齊余邊,這樣一冊書就裝訂好了。

包背裝解決了蝴蝶裝開卷就是無字反面以及裝訂不牢的弊病。但是包背裝仍是以紙捻裝訂,包裹書背,因此也還只是便于收藏,經不起反復翻閱。


七、線裝

將寫、印好的書頁以無字的一面對折,折邊朝左,余幅朝右形成書脊,加裝書皮,然后用線把書頁連書皮一起裝訂成冊,訂線露在外面。

線裝與包背裝在折頁方面沒有任何區別,但跟蝴蝶裝、包背裝不同的是,它的裝訂不用漿糊,而是用線。 這一裝幀形式在現代書籍中也很常見。



八、金鑲玉

金鑲玉又被稱作“穿袍套”、“惜古襯”。 

以白色襯紙襯入對折后的書頁中間,超出書頁天、地及書背部分折回與書頁平,以使厚薄均勻,再用紙捻將襯紙與書頁訂在一起。 因為舊書紙頁多為黃色,似金;而襯紙是白色的新紙,潔白柔軟如玉。所以將其稱為“金鑲玉”。 這種裝幀方法多用于古籍修復。

來源 |木鐸書聲


轉載自@書香天府全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