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中文字幕a毛片一级-久久精品国产直播-经典三级一区国产二区-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文化事業
兩會正當時 | 劃重點!兩會期間,中央對文化和旅游工作有哪些新的指示?(下)


3月3日下午,2019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開啟,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亮相“部長通道”答記者提問。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部長通道”接受采訪

(圖據新華社記者邢廣利)


對于博物館總是人滿為患的現狀,劉玉珠回應道:“博物館正處于成長期的煩惱中?!?strong>一方面是社會需求比較大。近三年來,每年到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增量都在一億左右。到去年年底,博物館參觀人數已經達到了10.08億人次。另一方面是博物館發展比較迅猛。現在每年新增的博物館都在180家左右,在各級政府備案的博物館已達到5136家。特別是最近幾年,春節期間博物館人氣“爆棚”。今年春節期間,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統計,7天達到了4.15億的旅游人次,其中40%以上旅游人次走進了博物館,說明大家對博物館的厚愛。

劉玉珠指出,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人民對于多元化、高品質的文化需求越來越大,博物館所能提供的供給和服務遠不能達到社會的需求。國家文物局今年工作重點之一是緊扣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尤其是圍繞博物館的短板和難點,將下大力氣來解決。爭取在2019年和有關部門一起,出臺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以滿足公眾對博物館新的需求。

劉玉珠特別強調,博物館首先是文化遺產機構,尤其是遺址類博物館和古建筑為主體的博物館,文物安全、文物保護是第一位的。同時,博物館又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務的機構,是高尚社會風氣展示和引導的場所。博物館應是高雅而不深奧,親和但不媚俗,這是博物館的一個基本屬性所決定的,要堅持底線。

劉玉珠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2018年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后下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在頂層設計上安排部署全國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在2018年進行的全國行政機構改革中,各省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也得到了加強。



▲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

(圖據浙江博物館)


劉玉珠同時表示,目前市縣一級文物行政管理機構隊伍編制有弱化的趨勢。為做好文物保護“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劉玉珠希望全國市縣在正在進行的市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中,能結合本地實際,多關心和支持基層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隊伍建設,使文物保護利用頂層設計在“最后一公里”上能落實、落好、落細。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也在開幕后開通。文化在線整理了部分政協委員們關于文化和旅游的提議,看委員們如何結合實際為文旅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在“委員通道”上,針對記者提到“故宮的‘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一票難求”時,全國政協委員、故宮文物醫院院長宋紀蓉說,“在這里,要向沒有搶到票的朋友們說一聲抱歉,我們的展覽還在繼續,要到4月7日才撤展,歡迎大家去參觀?!?/p>

關于故宮的文物保護工作,宋紀蓉表示,現在緊迫的問題是文物保護修復人才的匱乏,下一步故宮博物院將和一些高校聯系起來,建立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培養更多實用型的、符合文物保護修復需要的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醫院院長宋紀蓉在“委員通道”上

(圖據人民網)


據了解,故宮文物醫院于2016年12月29日掛牌成立,位于故宮西側院墻內側,地上和地下各一層,在采用傳統工藝保養修復文物的同時,也運用現代科技為文物修復中心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2018年6月9日,故宮文物醫院首次試行開放,迎來40名預約觀眾,一時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宋紀蓉介紹,目前故宮文物醫院里有23個分析檢測室,16個文物修復工作室,161位文物醫生。每一件進入文物醫院的文物,首先要建文物修復檔案,文物醫生要用現代的分析儀器設備,對他們的狀況、材質等進行檢測,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方案。在文物醫生的精心保護下,這些文物得以更好地展示在觀眾面前。


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煜表示,應從國家層面制定戰略規劃,把發展外國人入境游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工作范疇。


▲外國友人在2019成都武侯祠大廟會上


王煜說,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出境游約1.5億人次,入境游約1.4億人次,其中外國人3054萬人次。目前入境游迎來進一步發展的好時機——我國正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民航國際通達性不斷提高,和全球60多個國家及地區通航;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各類酒店達30余萬家;A級景區超過萬家;涉外導游人員充沛;餐飲業、文化娛樂業發達。

王煜建議,其一,進一步擴大開放,形成發展外國人入境旅游的國家戰略,制定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把發展外國人入境游納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工作范疇,納入拉動內需的工作日程,為我國經濟提供新動力。

其二,進一步塑造國家旅游形象,建立國家旅游營銷機制,更多從客源國當地民眾的需求與視角出發,以他們易于理解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秀好山川美景。

其三,提升旅游智慧化建設與行業監管信息化水平,加快智慧機場等建設,加大行業監管信息化建設投入。

其四,進一步圍繞“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著力解決外國游客來華旅游的痛點問題,鼓勵企業積極投入景點開發建設、研發個性產品,提升對外國游客的吸引力。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表示,應推動長城沿線貧困地區旅游開發,助力脫貧攻堅,加大長城保護宣傳力度、保護修復力度、沿線旅游開發力度。


▲雪后長城

(圖據新華每日電訊)


吉平指出,雖然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長城保護宣傳活動,但深度宣傳還有所欠缺,許多人知道萬里長城,卻不了解身邊的長城。比如,內蒙古自治區擁有中國最多、內容最豐富的長城古跡,總長度為7570公里,包括戰國、秦、漢、明等時期修筑或使用過的長城及其附屬設施,但并不是每一個生活在內蒙古的人都能夠了解這些。為此,仍需要加大長城保護宣傳力度,推動長城保護宣傳“進社區、進校園、進工廠”,喚起全社會保護長城的意識,并發揮長城在旅游和文化方面的作用。

吉平建議,在《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布局下,采取“重點修復”與“全線保護”相結合,在堅持“修舊如舊”的前提下搶險加固,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妥善保護長城的真實性、完整性,最大限度保存長城的真實歷史樣貌。

吉平還建議,在加大長城保護力度的同時,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長城沿線各地要借鑒八達嶺長城景區經驗,結合當地情況,打好長城這張牌,唱好文旅融合這臺戲,助力長城沿線貧困地區打好脫貧攻堅戰。如內蒙古清水河縣境內的丫角山明長城,較之北京八達嶺等長城外觀形貌毫不遜色,已經成為當地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目標。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打造長城文化旅游品牌,以長城為紐帶,整合沿線景區景點、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積極挖掘地區生態游、特色餐飲服務等資源優勢,最終將這些優勢轉化為持久的經濟發展新動能,助力脫貧攻堅。



◆本文部分信息整理自人民網、新華網等

◆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若不慎侵權,請聯系刪除


轉載自@文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