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打造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品牌。建立統一的資源服務目錄,拓展資源傳輸渠道,全面提升資源供給質量。
1.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整合現有的宣傳渠道,推出統一的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廣泛開展基于多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宣傳推廣活動,提高工程知曉度和群眾參與度。發布統一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和活動年度目錄。整合聚攏現有資源和服務渠道,與學習強國等平臺有機銜接,與社會組織、市場平臺廣泛開展嵌入式宣傳,共同策劃、協同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品牌活動與服務,打造精品項目,擴大品牌影響力。
2.建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服務總目錄。梳理、盤活工程存量資源,制定工程資源分類標準,應用唯一標識符等技術,開展全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元數據倉儲建設,推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服務總目錄,實現資源統一揭示與調用。
3.合理規劃資源建設內容。按照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功能定位和統一的技術標準,合理規劃增量資源建設內容,圍繞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中華優秀文化數字化、文化精準扶貧、旅游等主題,開展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豐富適用于移動互聯網傳播的資源類型,優化資源結構,提升資源質量。
4.完善資源存儲和供給體系。建立適應移動互聯網應用特點的服務模式,從用戶需求出發,推動跨平臺、跨系統、跨層級的資源相互調用和信息共享互認,提高資源獲取的便利性。按照資源的適用范圍要求,合理規劃資源的授權,實現版權效益最大化。改變傳統的資源配送模式,建立基于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虛擬網傳輸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配送體系。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針對不同服務場景、特定服務人群精準推送公共數字文化產品。
▲國家公共文化云上各地惠民展演
1.深入推進資源建設社會化。改革資源建設方式,擴大資源建設主體范圍,系統內公共文化機構和系統外市場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參與資源建設。通過采購成品資源、委托市場定制、合作共建等方式,加大資源建設的社會化合作力度。完善第三方質檢機制,提高資源建設質量。
2.拓寬資源傳輸渠道。逐步開放工程自有版權資源的使用權限,推進工程組織實施單位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的合作,允許市場化平臺、社會公共服務平臺利用工程資源開展非營利性公共文化活動,拓展資源展示平臺和傳輸渠道,提高人民群眾獲取資源的便利性。
3.創新工程設施管理運營模式。鼓勵各地開展工程設施的社會化運營。按照政府采購程序,通過招投標、委托等方式,引入市場力量或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數字文化設施的管理和運營,參與工程軟件平臺的開發與維護,提高工程建設管理的專業化社會化水平。
▲國家公共文化云上各地惠民展演
1.開展試點。選擇東、中、西若干個區域,在省級、市級、縣級不同層級開展工程融合創新發展試點工作,推進試點地區在工程平臺、資源、服務等方面全面優化融合。
2.開展公共數字文化相關標準規范的融合修訂工作,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分步啟用。
3.統一基層服務界面,推出面向移動互聯網的公共數字文化應用程序,推廣應用智能化服務終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平臺建設。
4.開展國家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用戶統一認證和數字資源唯一標識符的登記工作。
5.梳理工程存量資源,開展工程資源服務總目錄建設,建立面向基層的統一的資源配送體系。
1.總結試點經驗,推廣試點成果,形成工程融合創新發展推廣模式。
2.完成工程資源服務總目錄體系建設,不斷豐富資源內容。
3.提高社會化服務比例,推動工程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國家公共文化云上各地惠民展演
文化和旅游部牽頭,督促落實工程融合發展相關任務。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實施單位負責工程融合創新發展工作的具體實施。
各?。▍^、市)文化和旅游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工作,結合本方案扎實推進本級的工程融合發展。
各試點地區要結合本方案確定的原則、目標、任務,精心組織實施,提高試點工作實效。
省級及省級以下組織實施單位要按照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依據能統則統、宜融盡融的原則,推進工程融合創新發展。
通過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工程融合創新發展,重點支持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兩微一端”服務、智能服務、大數據分析評價等。各地要結合實際需要,加大對工程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
加強對融合創新發展的動態跟蹤,嚴把意識形態安全和網絡安全關,及時研究解決融合發展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認真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加強宣傳推廣,穩步推進工程融合發展。
▲國家公共文化云上各地惠民展演
◆ 本文信息整理自文化和旅游部官網
◆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若不慎侵權,請聯系刪除
轉載自@文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