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文化在線
圖據《人民日報》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我國文化事業的基礎十分薄弱。1949年,我國公共圖書館為55個,博物館數量僅為21個。
“我的少年時代,買書、借書來看都不容易,熒幕上的電影也不甚豐富?!敝袊穆撾娪八囆g中心主任饒曙光出生于1959年,當時,在“雙百”方針的指引下,我國公共文化事業已經獲得了較快發展,然而群眾文化生活仍然比較貧乏。
讀者在城市書房閱讀(圖據乳山發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我國文化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2018年,全國群眾文化機構達到44464個,公共圖書館3176個,博物館4918個。
游客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參觀(圖據新華社)
在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近年來,我國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提升場館和活動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服務越來越對味。
流動圖書車、流動舞臺車把精彩的文化食糧直接送到群眾家門口;借助互聯網、高科技,借書還書、預約文藝活動在手機上就能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實實在在。
文化驛站(圖:張金智)
在文化惠民方面,河北省滄州市走在了前列。
“天合耳語”城市書吧是滄州圖書館“圖書館之城”項目之一。該書吧設有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數字資源借閱機,與滄州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
某城市書吧內景(圖據濟源公共文化)
“圖書館之城”項目計劃用6年時間,在滄州市中心城區以滄州圖書館為中心館,建設15座“遇書房”城市分館、10座“遇書房”城市書吧、15座“遇書房”數字城市知識驛站等廣覆蓋、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設施網絡平臺。
目前,滄州圖書館已經在主城區建成了3座城市分館和4座城市書吧。
滄州市圖書館·遇書房(圖據滄州圖書館)
除此之外,滄州市在鄉鎮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方面也有積極的探索。
位于河間市景和鎮興豐農場內的景和鎮綜合文化站,是一家鎮企共建鄉鎮文化站和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該綜合文化站在接待中心、房車營地等游客聚集空間里精心打造了“豐爾閱讀微空間”,游客在這些地方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閱讀優質電子圖書,將公共文化設施服務對象由所在地居民向外地游客延伸拓展,把閱讀直接送到街頭巷尾和田間地頭。
鄉鎮數字化建設(圖據乳山發布)
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張連卿認為,公共文化服務要想延伸下去,需從小處著眼、實處著手。
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鶎庸参幕ㄔO基礎薄弱,資源有限,因此縣級文化館要統籌縣域內的文化藝術資源,進行整合調配?;鶎庸参幕ㄔO要服務更多群眾,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和老百姓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云南麗江古城納西族民間紡織工藝(圖:新華社楊宗友攝)
86版《西游記》劇照(圖據水印電影)
饒曙光說,逐漸富裕起來的廣大群眾對參與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強烈,也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欲望。
精美的圖書、精彩的展覽、精致的文創產品越來越多,各種類型的網絡文藝也蓬勃興起……人們的文化生活可謂多姿多彩。
萊西木偶赴美參加"跨越太平洋——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圖據人民網)
為提供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滄州市任丘市文化館著力推出非遺惠民系列演出,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一月一演,免費向公眾開放。
除非遺演出外,在任丘市文化館內還設有非遺展廳,展示任丘大鼓、冀中笙管樂“東姜音樂會”等非遺項目50余項;設置文化記憶展廳,集中展示任丘電影、攝影、文藝社團的發展歷程。
大鼓表演(圖據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未完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