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圖情軒
智慧圖書館建筑設計概念,是指把智能技術運用到圖書館服務與管理中而形成的一種智能化技術的充分運用,是智能建筑與高度自動化管理的數字信息圖書館的有機結合和創新。智慧圖書館是一個不受空間限制的、但同時能夠被切實的感知的一種概念體現。有人曾經說過智慧圖書館將通過物聯網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其實還包括云計算、智慧化的一些設備,通過這些來改造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從而實現對信息資源無物理概念的傳遞和應用。
從建筑設計上實現的智慧化因素
1、從智能計算角度來看,智慧圖書館=圖書館+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化設備,是通過物聯網來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
2、從數字圖書館服務的角度來看,智慧圖書館是指充分利用ICT技術,以元數據為核心的資源單元化信息知識標引,用來滿足人們不同的知識獲取需求的數字圖書館。
3、從感知的角度來看,智慧圖書館是感知智慧化和數字圖書館服務智慧化的綜合。
我們說智慧圖書館是有感知的,這種感知是指深刻的感知、更廣泛的互聯互通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智慧圖書館就是把任何有載體的,和無載體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讓讀者或用戶在這個體系之內能夠體會到更加貼心的一站式服務。
因此,智慧圖書館是一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學為基本手段的,有著更加高效和便利特點的一種嶄新概念的圖書館運行模式,它的最本真的追求就是用最綠色的方式和數字化的手段來實現閱讀。它是未來新型圖書館的發展模式,能實現廣闊的互聯、傳遞以及共享。
智慧圖書館提供的是智慧服務,而智慧服務的最本質特征就是完成實時的增值,讓知識服務的內涵得以升華,這對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智慧化的圖書館應該做到一般圖書館不能夠做到的一些事情,一般情況下,智慧圖書館要可以實現在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之下對信息資源的全面認知,并且實現安全可靠的、沒有錯誤的信息傳遞,甚至要在實現了這些內容的基礎之上對信息進行任意組合式的加工處理。
智能化處理是對智慧圖書館的稍顯苛刻的要求
1、知識共享性
建立在智能性基礎上的智慧圖書館,其擁有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外部特征。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各種具有獨立性的文獻信息與讀者、管理人員等進行互聯,將所有的信息進行串聯實現讀者與管理、前后臺的相互智能連接,實現知識的共享,才是智慧圖書館的最終目的。
所以,其知識的共享性就成為了智慧圖書館的重要特征之一。具體表現在,智慧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了全方位和一體化的服務,通過知識和管理的共享,解決讀者的各類問題,并且為讀者在獲取知識和閱讀信息過程中節約更多的時間,使得館員提供更加快捷的管理,讓館員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良的服務。
2、服務高效性
面對日益發展的信息化社會,紙質圖書館的管理雖然依然會持續下去,但確實會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在服務的效率上。高效、便捷、靈敏以及整合的圖書館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中的對圖書館提出的新要求。
智慧圖書館是運用智能技術的幫助,圖書館的各項管理工作,尤其是在第一時間的應急管理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F如今,各類圖書館的建筑面積在日益擴大,基礎設施的負荷也在日益加重,服務體系的信息量和運載負荷也在越來越大,而這些巨大體量的信息一旦發生奔潰,就可能給圖書館帶來很大的影響。
面對千變萬化的發展態勢,圖書館只有借助更加靈敏的管理、更加智能的信息系統和更加完善的服務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加綜合的信息服務。
3、使用便利性
智慧圖書館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公益惠民的理念之下的,讓每一位讀者都能獲得同一空間的閱讀學習解決方案,享受智慧圖書館帶來的便利性和方便性。智慧圖書館的建立和發展為讀者和館員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基于圖書館+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化設備的智慧圖書館一方面可以為館員在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基礎上實現更高效率的管理,同時還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查詢和閱讀等綜合服務。
智慧圖書館能實現拓展到其他行業中提供文獻服務
1、利用智慧圖書館實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 隨著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圖書館在技術手段上發生了重要變化,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也讓用戶需求發生了重要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智慧圖書館實現工作流程再造成為必然,從而實現對業務流程的重新梳理、精簡和優化。
2、提升圖書館文獻服務能力,通過知識社區對圖書館提供的文獻服務進行整合,通過全面信息化系統對圖書館管理進行整合,通過文獻搜索整合傳統資源和數字資源,通過數據挖掘實現各系統的智能化、個性化,將極大地方便讀者,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文獻服務能力和水平。
3、拓展圖書館文獻服務范圍,提高圖書館社會影響力,雖然當前圖書館文獻服務能力和范圍還沒有能跟上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而智慧圖書館可以通過完善的、科學的文獻服務構建,通過各種信息技術,拓展到其他行業中隨時提供文獻服務,使圖書館無處不在,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必將大幅提高。
智慧圖書館是呼之欲出還是撲朔迷離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研究員楊沛超認為,有學者對智慧圖書館的未來寄予美好憧憬,認為智慧圖書館將克服數字圖書館、復合圖書館的某些短板,成為“后數字圖書館時代”圖書館的理想業態。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建設經驗看,智慧圖書館可否確定為圖書館創新發展模式的首選?可能還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尚有待研究的深入和實踐的發展。
他同時認為,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依然不能脫離現有的圖書館系統,必須在現有圖書館實體基礎上尋求發展,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應該是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就如同數字資源及其服務是數字圖書館的主要特征一樣。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關鍵是形成智能化的支撐體系與服務環境,提升圖書館保障能力與服務水平。
※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轉載自@圖情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