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文旅成都
一問起成都哪里的文化地標最好看?最fashion?最有城市特點?文旅君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天!府!廣!場!噻!”
△天府廣場全景圖-來源網絡
內圓外方的廣場區域,坐擁成都博物館、四川科技館、省圖書館、省美術館等眾多成都城市特色建筑地標,假期里隨便溜一圈,都能極大地豐富小伙伴們的文化生活,簡直不要太巴適~
這不,上周末文旅君就去天府廣場周圍轉了轉,發現咱們期待已久的一處“神秘建筑”竟然在悄無聲息中換上了新衣!它就是四川文化地標界新一任“扛把子”——
△四川大劇院落成圖
坐落在錦城藝術宮北側的四川大劇院,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設計,成都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土建施工。據了解,四川大劇院占地17畝,分為三層,總建筑面積為5.9萬平方米,采用漢代建筑設計風格,地面主體外部用篆刻方正花紋鏤空,細看則為“四川大劇院”字樣,按照“魯班獎”的設計要求修建,別有一番雅致古韻。
△四川大劇院封頂圖
△大劇院建成設計圖
四川大劇院采用古代官式建筑三段式構圖設計,體量方整大氣,外墻是多材質復合型大板塊幕墻,并對超大板塊天然石材進行陰陽鏤刻工藝處理,既滿足劇院通透性功能要求,又可形成獨特的篆刻窗花,氣派得不得了~
△四川大劇院建成設計圖
同時,一旁的錦城藝術宮也將正式“退役”。
△錦城藝術宮-來源紅星新聞
位于天府廣場東側的錦城藝術宮,自1987年春竣工開業以來,見證了數千場大大小小的演出。這里不光有本地藝術院團,很多外地院團也曾在這兒為成都觀眾帶來精彩演繹。8月3日,倪大紅、孫莉等人,就在這里獻上了話劇《安魂曲》中文版。
32年里,錦城藝術宮見證了數千場精彩演出,看過了舞臺上的流光溢彩,看過了演員的精彩演繹,一切華麗即將歸于平靜。如今,承載無數觀眾歡笑和淚水的錦城藝術宮正式退役。但藝術不會落幕,文化薪火相傳,四川大劇院的落成,也預示著新的文藝打卡地已經來臨。
那么問題來了
與老版的藝術宮相比
四川大劇院會有哪些“升級”項目呢?
1.面積是藝術宮的三倍
新修的四川大劇院,將由一個1601座位的主劇場以及一個小劇場組成,占地面積高達6萬平方米,是現在錦城藝術宮的3倍!
2. 新增8個電影放映廳
除了加大劇場外,四川大劇院還將新增8個電影放映廳,隨時上演各種最新大片。以后看電影,再也不怕沒座位啦!
3. 打造4層地下停車場
為了緩解停車問題,四川大劇院還將修建一座4層的地下停車場,以后想來看表演的有車一族,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停車啦!
4. 多條交通線路可抵達
朋友們可乘坐地鐵1號線、2號線直達“天府廣場”站,出站便可見到四川大劇院。
△劇場內部效果圖-來源四川錦城藝術宮官網
四川大劇院采用上下大小劇場重疊設計方式,小劇場的正下方,就是四川大劇院的"主場地"——大劇場。大劇場可同時容納1601人,是目前四川規模最大的劇場。樓下樓上兩個劇場的主舞臺區域像疊羅漢一樣上下重疊。
其先進的隔音技術,能確保上下劇院同時演出互不干擾,這也是國內劇場類建筑首次這樣設計。采用這種設計,是因為需要將有限的建造空間"最大化利用"。
△劇場內部效果圖-來源四川錦城藝術宮官網
因地處成都天府廣場,周邊建筑要求風貌統一,四川大劇院又配套建有占地較大的民生廣場,能修房子的地方幾乎減半?;A有限、高度受限,計劃建造2個劇場、7個電影院和多個文化配套用房的四川大劇院設計團隊不得不在空間上動起心思,將兩個最占地方的劇場上下重疊,無疑是最省空間的建筑設計方法。
8月8日晚七點半
四川大劇院迎來首次演出
△四川省演出展覽公司購票官網
四川大劇院以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劇目《永不消逝的電波》作為首演劇目,觀眾將身臨其境地感受新劇場在隔音和聲效方面的優勢。這場演出也標志著四川大劇院將逐漸“接班”已工作30多年的錦城藝術宮的演藝職能。
如此高大上的大劇院
這般經典有料的劇目
簡直是相當期待了!
你做好準備去打卡了嗎?
轉載自@文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