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中文字幕a毛片一级-久久精品国产直播-经典三级一区国产二区-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文化事業
圖書館:為所有人打開“通向知識之門”

轉載自@愛上圖書館



圖書館規模不一、形式不同,有的宏偉典雅,有的小巧精致;有的是路旁的一排自助借書機,有的是一輛移動大巴車。它們共同的,是為人們持續提供汲取知識的場所,成為儲存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所講的,圖書館是“各地通向知識之門”。


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的功能在不斷拓展。數字化和智慧化是圖書館發展的一大趨勢。法國國家圖書館、巴西國家圖書館等都建立了數字系統,目前仍在持續對館藏進行數字化處理。

▲法國國家圖書館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立突破了傳統空間的限制,為讀者建立起更易獲取的知識資源,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官網的新會員注冊數大增。


未來,各國圖書館還將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讀者打造多元參與的智慧圖書館體系。


一些圖書館不定期推出展覽、讀書會、知識講座等活動,豐富市民生活。有的還推出人性化的服務,讓閱讀更有“溫度”。德國斯圖加特市立中央圖書館開辟了“失眠者圖書館”。讀者利用借閱卡可在深夜進館,在閱讀中度過漫漫長夜。日本高梁市圖書館為老年人提供字體較大的書籍,還為視覺障礙人士安裝了特殊閱讀設備。


圖書館敞開大門,關注和服務普通百姓。2020年6月,在廣東東莞打工的湖北人給東莞圖書館寫下留言,稱圖書館是他這些年生活中“最好的地方”,感動了很多人,他也最終留在了東莞這座城市。讓所有人公平地獲取知識信息,是圖書館的最大魅力之一。



▲東莞圖書館的流動車


2008年,位于印度尼西亞群山之中的農業小鎮巴都建立起一座由7個海運集裝箱組成主體的“集裝箱圖書館”。圖書館向當地人免費開放,為山里的居民提供了更多了解外界、獲取知識的機會。


高梁市圖書館的建立,是在當地人口流失、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為培養更多青少年的文化“鄉愁”、將更多人才留在故鄉所作出的獨特舉措。在幫助更多人獲取知識的同時,一些圖書館也擔負起提高地方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使命。


最難舍,是書香。對國家來說,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擁有超過210年歷史的巴西國家圖書館負責對該國所有出版物進行注冊保管,并通過創建數字圖書館,將該國具有歷史價值的館藏、體現國家發展歷程的展覽等實現全民共享。


這些努力為人們了解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文化遺產提供了便捷途徑,成為增強民眾身份認同的重要一環。


隨著數字化技術不斷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擔心,未來社會會不會變成“無紙社會”,圖書館會不會消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96個,和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增長近60倍,這一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們的疑慮。


數字形態不會也不該成為未來社會唯一的知識獲得方式,圖書館蓬勃的生命力仍將繼續。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書香中國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立即刪除內容!



轉載自@愛上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