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愛上圖書館
《圖書與情報》期刊發了《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新一輪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基調》。該文認為:從量的發展向質的發展跨越,關鍵在轉型,轉型是圖書館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新發展環境下全球圖書館界正在形成的三個共識,即全媒體服務、全素養服務、全周期服務;我國圖書館界存在的技術研發弱、話語權弱以及基礎研究弱等問題。
全國各地各類圖書館興起了創新發展的探索和實踐熱潮,與以往只是服務方式上的創新不同,這一時期與社會合作、借用社會力量和資源的案例增多, 轉型觸及到圖書館管理的更深層面?!耙靶U生長”是一種良好的創新文化,但最終還是要以“良性生長”形態固化下來,成為事業發展的“新秩序”。雖然各國都有自己的發展模式和創新方式,但在以下三個方面正在形成一種全球共識。
首先是全媒體服務。轉型不是要從印刷型走向數字型,也不是相反,而是要求我們超越載體,把重心放在內容上。只有紙質書才可以稱為圖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作為圖書館三要素之一的資源(書)變化了,其管理及服務方式當然需要跟著變化,因此,全媒體服務不只是一個名稱,而是一種價值觀和思路。過去圖書館以書為本,一切圍繞書展開,圖書館的整個管理和服務都依照書的流向布局, 從圖書采編到圖書閱覽,從圖書咨詢到圖書保管,形式單一。而進入全媒體時代,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方式都要隨之改變,并建立在超越書的全媒體管理體系之上。
其次是全素養服務。過去圖書館服務比較單一,最初是識字素養,然后逐漸擴展,到信息素養、媒介素養、技術素養和數字素養等。在國際圖聯這么多專業機構里, 識字素養與閱讀專業委員會和信息素養專業委員會是并存的。前者更注重通過閱讀提升基本文化素養, 因為全球還有不少文盲和半文盲,他們仍需要圖書館的幫助,后者更注重通過獲取和分析信息提升人的能力與修養。但未來發展趨勢是突出人的全面發展能力的提升,強調全素養教育的意義在于圖書館使命和目的的拓展,表明圖書館不僅要滿足讀者閱讀的需求,而且要根據他們對就業的需求(職業素養)、掌握技術的需求(技術素養)和從事數字化工作的需求(數字素養)等提供各種不同形式的服務。
第三,全周期服務。在這里,全周期服務指的是一種理念,無論從圖書館業務活動的角度,還是用戶在其學習、工作、研究、生產等整個過程中對信息和知識的需求的角度,都需要圖書館工作者以一種全周期管理與服務的理念來予以應對。如如以大學為例,研究者不僅在項目或論文啟動階段需要文獻查詢,而且在其研究生命周期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信息和知識,圖書館學科信息服務就要設法嵌入其研究生命周期的整個過程之中,也就是說,圖書館不僅要提供信息,而且要在用戶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給予支持、參與甚至指導。一些人不理解,認為圖書館怎么可能對專家學者給予指導呢?實際上現在不少圖書館已經在嘗試利用自己手中的信息資源、網絡工具以及自身的專業優勢,編制學科分析及競爭力報告,在充分利用數據的基礎上,找出研究熱點、規律以及趨勢,同時給出本領域其他機構及學者的研究現狀和動態等。在參與用戶解決問題全過程中,圖書館自身也在不斷改善和提升。
圖書館界能否實現轉型,是能否跟上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圖書館事業基本上從被動地還歷史欠賬走了出來,在設施、技術以及服務方面跟上甚至超過國際同行。有人可能以為我國圖書館事業已經很發達了,不需要再向國外學習了。實際上,我國在圖書館事業發展方面與國際同行之間仍然是有距離的,尤其是在技術研發、在專業話語權、在基礎理論研究等方面有很多不足,在這些問題上千萬不能過于盲目樂觀。
首先是技術研發弱。現在不論在公共圖書館,還是在大學圖書館,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數據墻、微服務等的大量利用,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雖然在互聯網技術及服務的應用上,我國已經相當普及,基本做到了一機在手走遍天下, 但實際上我們現在的互聯網,還是消費者的互聯網,不是生產者的互聯網,也就是說我們“用”得不少,像大數據、微服務等在圖書館應用很頻繁,但涉及到技術開發如云系統、云服務、研究數據管理,在業界還缺主導權和競爭力。國外一些大學圖書館已經深入到管理研究數據了,也就是說不僅僅是信息資源,而且是實驗室及教授學者創造的數據資源都納入圖書館管理范疇了,而國內大部分大學圖書館在這方面仍處于觀望狀態。
其次是話語權弱。話語體系強弱,從國際規則制定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國際及各國都有行業標準和規范,但國際圖聯的標準和規范對全球圖書館行業之間開展合作與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我們要與國外交流就必須遵循這些標準和規范。這些標準和規范大部分都是歐美在主導,我國也有參與,但并不算活躍。
第三是基礎研究弱。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國內外圖書情報學研究都面臨挑戰,都有過對自己所從事的學科缺乏自信和定力的問題。由于歐美國家還有一個職業資格認證的問題,因此圖書情報學院與圖書館行業發展沒有出現像我國所面臨的學界與業界之間嚴重脫節的情況。國內雖然有不少大學開設圖書情報學課程,但在較長的時期里缺乏權威性通用的基礎理論教材,導致圖書館事業發展缺乏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撐,學界與業界兩張皮現象一直得不到解決,影響圖書館事業向縱深發展。圖書館界面臨很多新課題,如在開放科學環境中圖書館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圖書館如何適應數字化轉型?在這方面業界對學界抱有很大的期待。
這三個方面既是我們所面臨的薄弱環節,也是下一輪發展需要努力的方向。當然,這些問題不是短時期能得到解決的,它們不僅與職業定力有關,而且與核心能力有關,需要一個長期的韌性培育的過程,而轉型和創新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選擇。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下一輪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基調。從量的發展向質的發展跨越,關鍵在轉型,轉型是圖書館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圖書館為什么要轉型?第一,資源發生了變化,數字資源將成為主體資源,我們不能再用管理紙質資源的方式去管理數字及多媒體的資源。第二,圖書館服務方式發生了變化,除了閱讀以外,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圖書館不僅要滿足讀者學習和閱讀的需要,而且要關注并適應他們對生活、工作、就業、創業、研究的需求,讀者不僅需要提升文化素養,而且還要具備數字素養、技術素養、職業素養等各式各樣的能力,因此,樹立全素養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我們創新服務方式,盡最大努力滿足用戶不斷增長和變化的需求;第三,圖書館功能進一步拓展了, 從過去借借還還、你問我答,到現在與用戶互動,在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提供閱讀輔導和知識導航。圖書館工作者不再是資料的“二傳手”,他們將參與并深入到用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為用戶排憂解難。正是因為資源發生了變化,導致服務方式發生變化,進而推動服務功能不斷拓展,這就是作為生長著的有機體的圖書館走向現代化的演進過程。
圖書館界要緊緊抓住兩個“五年規劃”之間盤整的機會,以高質量發展為推動力,在確保與社會同步發展的同時,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圖情行業應有的智慧和服務。
文章圖片來源:圕人堂LibChat
轉載自@愛上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