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文化在線
中國式現代化與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有五大特征和本質要求,即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中以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居首,也最能體現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形式現代化的區別。
圖源:圖蟲
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2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國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為141,260萬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其人口規模也超過了現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總和(約10億)。
在人口規模如此巨大的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人口規模巨大這一最大的國情作為各類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集中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質,也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正確的發展觀和現代化觀,已經并將繼續成為中國圖書館事業創新和高質量新發展的重要基點。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協調的必然要求。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圖書館事業已經并正在創造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公共圖書館樣本,具體表現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從一地至千城、城市書房從破圈到常青、辦證借閱從收費到免費、閱讀形態從傳統到新穎、閱讀對象從一般讀者到全體公眾、閱讀空間從物理局限到多維拓展、硬軟設施從有無到品質提升等。
成都圖書館主題分館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
中國圖書館事業的這些全新探索,正是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特征的文化追求在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生動體現。而把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發展基點將更好地體現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從而為中國圖書館事業進一步發展前行提供戰略思考和實踐遵循。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面向未來的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主題。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對新時代新征程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中國圖書館事業尚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諸多不足問題,這就需要通過作為第一要務的圖書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來回應廣大公眾和不同群體日益增長的對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期盼,補齊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尚存在的各種短板,以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引導和激發讀者需求端的潛在新需求,并與圖書館供給端的各類資源的持續優化提質增效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實效性,藉以全面推進中國圖書館事業的新發展。
上圖東館4F全球城市館
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
若干特征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一個宏大深刻并直擊現實的命題,從圖書館事業新發展的視域觀察,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有以下一些特征。
在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中,城市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得到改善。城市形態持續動態的變化,為圖書館事業的新發展和文化治理既帶來了新挑戰,也提供了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新機遇、新平臺和新空間。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22年8月31日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這不僅說明了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網民數和手機網民數以及相應的服務需求數,也反映出城鄉在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方面的差距。這為我們提供了以人為本的網絡空間擘畫思考和因網制宜的服務空間發展路徑。
CNNIC2022年8月發布了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001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到7%,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9年末,全國65歲及以上人群比例為12.57%,人口老齡化加速增長也帶來了國家戰略的變化,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人口老齡化加快”已調整至“十四五”規劃中的“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從圖書館事業發展而言,也應以歷史主動精神,實現老年讀者服務從被動應付到積極主動應對的轉變。
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人口的遷移流動創造了條件,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尤其是每年的春節、五一、國慶長假以及寒暑期等時間節點,都會形成一定時間內的巨量人口流動。這也要求中國圖書館事業需要思考如何克服城鄉與地區差異,以及如何在巨量人口遷移與流動中提供優質圖書館服務。
以人口規模巨大擘畫
公共圖書館現代化的新發展
人口規模巨大是圖書館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需要著力關注的動態現實命題。以人口規模巨大擘畫圖書館現代化的新發展,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即以圖書館的不斷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來回答人口巨大規模的中國之問、讀者之問和時代之問。
融合了地方特色元素的南寧市圖書館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我們應聚焦人口規模巨大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讀者對更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期盼中所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廣大讀者中不斷出現的急難愁盼新問題,同時結合中國和國際圖書館事業發展變革中正在遇到的重大問題和面臨的突出挑戰,不斷提出破解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辦法,圖書館創新發展無止境。
我們應當積極應對并把握人口規模巨大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以人口規模巨大為邏輯出發點來擘畫圖書館現代化的新發展,并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同時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各大特征和本質要求緊密結合起來,以系統思維為基礎,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新發展提供科學的思想方法,不斷提高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給圖書館的建筑發展和讀者服務帶來了不同一般的新思考。在大數據時代和智能時代、在數字中國背景下的圖書館轉型發展時期、在構建覆蓋全社會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是否還要建大型圖書館?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各級管理層,也始終是圖書館業界內外多年來存在的疑問。
國內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上圖東館
當2008年9月近8萬平方米(國家圖書館館舍總面積增至25萬平方米)的中國國家圖書館二期暨國家數字圖書館開館之后巨大空間座無虛席場景展現后,曾令不少參觀者為之淚目;當2022年9月11.5萬平方米的上海圖書館東館開放后,出現了每天近萬預約名額秒殺的現象,也格外令人感動。人們在觀察了新落成的大型公共圖書館建筑如此受讀者歡迎的現實后有所感慨:即便是進入了數字時代和智慧圖書館時代,巨大的圖書館物理空間依然是千萬讀者的剛需。
但同時必須指出,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一些城市和地區中存在的一館獨大而眾館差弱的現象是不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發展要求的。要實現全體讀者與優質圖書館資源之間的雙向奔赴,就需要秉持圖書館建設大中小并舉的發展戰略,從中國城市和城市群的不同的人口規模和城鄉人口規模差異的實際出發,從讀者能夠就近可及的實際出發,需要進一步完善圖書館文化設施網絡,優化圖書館資源配置,既要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建設高大上的大型圖書館,更要注重在各區縣、中小城市和街鎮鄉村中建設小而美的中小型圖書館和各類親民便民的微型圖書室,使中國各層級和各行業的圖書館發展實現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的統一,讓圖書館服務就近惠及所有公眾,滿足不同讀者群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這就提出了如何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個地區和每一個讀者的命題,以防止圖書館發展和服務中的“兩極分化”。圖書館事業的新發展要求我們從“全齡友好”和“優質可及”兩個維度來創新謀劃圖書館的新發展。
深圳鹽田區國際青少年學習型圖書館
(未完)